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供给> 详情

打印 返回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

所属领域: 环境监测 > 大气监测 [匹配需求]
行      业:
地      区: 安徽 合肥
关  键 词: 污染源监测,监督性监测
合作方式:
信息来源: 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
技术持有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点  击 数: 866

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重点解决了高稳定性、高灵敏的紫外可见遥测系统设计、去除多种大气干扰效应的污染气体光谱精确反演技术以及结合风场数据的污染气体排放通量获取技术等关键技术。系统主要应用于污染源(点源、面源、非组织排放源)污染气体排放的监测,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满足国家环境部门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督性监测需求。

技术优势

(1) 解决系统的光谱稳定性、低杂散光、低噪声电路等技术;
(2)去除多种大气干扰效应的污染气体光谱精确反演技术;
(3)结合风场数据的污染气体排放通量方法。

适用范围
系统主要应用于污染源(点源、面源、非组织排放源)污染气体排放的监测,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满足国家环境部门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督性监测需求。
鉴定评估
已纳入“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2014年)”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重要污染源区排放以及区域污染输送的光学遥感监测

案例概述:第16届亚运会、亚残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为此,选择广州开展了监测试验,2010年11月~12月,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开始运行。2011年1月,课题顺利完成验收

案例名称:2×300MW亚临界机组烟气脱硝工程

案例概述:本项目于2006年7月开始设计,2007年5月与主机同步开工建设,2009年3月两套脱硝装置完成168试运行。

案例名称:多闸坝分布式河流水质水量耦合模拟项目

案例概述:该项目突破了人工调控流域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拟技术及多模型多参数优化技术,动态模拟闸坝影响下单元流域产汇流、河流洪水波、污水团的时空变化分布,形成了拥有自主产权的流域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拟系统(DTVGM-V2.0)。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 (1)嵌入闸坝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 将全流域划分成n个子流域,每个子流域中充分考虑闸坝的影响。通过建立闸坝群的规则调度模型,耦合了闸坝调度模型与传统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建立了嵌入闸坝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TVGM)。该模型明显提高了水文过程模拟精度。为水质模型模拟提供高精度的具有空间分布的水量数据。 (2)污染物迁移过程模型 主要包括:(1)建立了流域分布式水质模型,包括了陆面产污、运移过程,河道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水库、湖泊污染物质交换、蓄积、降解等过程;(2)初步完成了典型河段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团运移过程模拟的建模。初步的模拟并与观察水质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可行并具有一定的模拟精度。 (3)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与GLUE方法对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找出了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了导致模型不确定性的原因。

案例名称: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东双塘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案例概述: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东双塘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日处理水量150m3/d,污水主要来源于双塘村中村民家庭的生活污水及村里的一家洗浴中心,污水处理工程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7月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行。

案例名称:于桥水库底质调查采样

案例概述:底泥原状精确勘测技术2010年9月应用于于桥水库底质调查采样,大幅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原状率,为后期的科研课题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主要表现如下: 1、中闭锁式污染底泥原状取土器采样原状率均在90%以上; 2、该设备采样时提高了湖泊底泥上层流动、浮动状态底泥的采取率,同时,取土器中设有可视化取土管,可以实现对污染底泥更为直观的描述与分析; 3、原状取土器与精确定位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勘察结果的精确度。湖泊底泥的精确采样,可以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这对湖泊治理方案的科学性有较好的保障。基础资料的精确,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节省资金,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湖泊治理方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案例名称:热法淡化技术综合试验平台

案例概述:国内专业化的海水淡化综合实验研究平台,是发改委“海水淡化技术国家地 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津)”、科技部“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水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 撑计划、863 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以及天津市等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发布 海水淡化相关标准6 项,待发布国家标准3 项,拥有专利50 余项,为各级政府、 企业用户提供海水淡化技术咨询50 余项。

案例名称:南宁金浪浆业有限公司9000m3/d 制浆废水深度处理工程

案例概述: 本技术设计了工业化规模上流式多相氧化塔(UHOFe),通过选择适合载体,形成载体流程化,基于芬顿高级氧化技术原理,产生的铁盐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覆膜到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异相催化氧化作用,构成多相氧化系统;本技术将UHOFe 深度处理技术融合合成负载氧化铁催化技术、超声波与光催化协同降解技术和H2O2 缓释技术,利用芬顿试剂对废水中的难生化降解的COD 进行深度氧化降解,不仅可以完全氧化降解COD、去除色度,还通过憎水基团向亲水基团的改变,减少了絮凝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案例名称:广西博冠纸业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污水处理工程

案例概述: 广西博冠纸业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污水处理工程采用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进行深度处理,本项目处理水量为13000m3/d,废水主要来源一部分为蔗渣喷淋及洗涤废水,另一部分为制浆中段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对CODcr、BOD5、总磷的去除率依次为59.3%-60.3%、61.2%-64.7%、66.7%。废水经深度处理后水质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3544-2008)。本项目总投资约388 元,其中设备投资370 万元,投资回报年限4年。

案例名称:广州瑞明电厂烟气汞在线监测项目

案例概述:广州瑞明电厂烟气汞在线监测。2014年12月安装一套烟气汞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样点安装位置为脱硫脱硝后,系统运行良好,运行期间,现场工程师基本无需维护。2016年11月份河南省环境监测站人员和公司研发人员一起去该电厂进行了比对测试,比对方法为30B方法,设备为LUMEX RA-915M,比对采样孔为CEMS采样孔上方1米,测试时间为3天,共27组采样,测量值为1.03~1.63μg/m3,烟气汞在线监测系统测量值为:0.96~1.33 ug/m3。

案例名称:西宁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案例概述:餐厨废弃物经收集后,由收运车运输至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经称重后倒入原料仓。原料仓中的餐厨废弃物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挤压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固渣在破碎分选机中进行异物质分选。经破碎分选后物料进入亚临界装置,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机物水解、液化,生成高浓度有机废液。亚临界处理产生的废蒸汽进入脱气罐,直接加热挤压脱水机分离出的滤液,加热后的滤液进入亚临界水储罐,与亚临界处理的有机废液混合。混合后的物料进入除油系统的离心式固液分离机进行一次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液相油水混合物通过格栅分离机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去除悬浮和漂浮的异物后,进入油水分离系统,分离油水混合物中的油脂。一次固液分离后的固体,一条与油脂分离后的脱脂液混合进入厌氧消化系统,一条进入饲料化系统。进入厌氧消化系统的物料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分解生成沼气,剩余的消化液进行沼渣脱水,固相沼渣外运处置;液相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进入饲料化系统的物料在蛋白饲料辅料生成设备中通过间接蒸汽加热,干燥和消毒后,经过螺旋输送至冷却筛选机进行降温和异物质分选,筛下料依次进入细破碎、磁选设备进行破碎、金属分选。 该项目处理规模为200t/d,占地仅为6660m2,用地与国内其他项目比较,利用率非常高。本工程对餐厨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有效回收及利用餐厨废弃物中的可利用物质。亚临界系统、饲料化生产装置的用热全部采用厌氧消化产生的生物沼气作为燃料,沼气利用量为6000m3/d(非采暖季)~7000m3/d(采暖季),基本实现了燃料的自给自足,降低了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案例名称:南京引水河河道水质污染净化治理工程

案例概述:南京引水河河道水质污染净化治理工程,此项目所在地为南京市浦口区,工程投资额为194.86万,运行四个月后,氨氮的评价去除率达到93%,原本严重黑臭的河水基本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透明度达1.5米;

案例名称:南京引水河河道水质污染净化治理工程

案例概述:南京引水河河道水质污染净化治理工程,此项目所在地为南京市浦口区,工程投资额为194.86万,运行四个月后,氨氮的评价去除率达到93%,原本严重黑臭的河水基本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透明度达1.5米;

案例名称:南京秦淮区红花河生态治理项目

案例概述:南京秦淮区红花河生态治理项目,此项目所在地为南京市秦淮区,2015年设置4套漂浮式SMI-微生物滤床对黑臭河水进行原位强化净化处理,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案例名称:北京温榆河示范工程

案例概述:北京温榆河示范工程,日处理水量为17000吨/d,经检测机构评价,结果为:出水CODcr 17 mg/L,NH3-N 0.21 mg/L。CODcr和NH3-N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水质标准,满足总体水质目标要求。

案例名称:海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案例概述:海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所在地为海宁市长安镇、丁桥镇、斜桥镇及周王庙镇等村落,近100个工程点,处理规模为5~100t/d,出水主要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吨水运行费用约0.08~0.2元/天。

案例名称: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河南省新密市袁庄新区污水处理厂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郑州市东周水厂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松辽水利委员会

案例概述:介绍: 1)采用此项技术,课题组提出了《松花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2010年12月28日,松辽水系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长春市组织召开了四省(区)环保、水利部门会商会,对此方案进行了讨论与协商。会议一致认为,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确认的52个监测断面符合流域实情,布设合理。水利部办公厅以办资源函〔2011〕80号文将省界水体监测断面信息函送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并将作为跨省界水体水质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付诸实施。 2)从水功能区监测、省界水体监测、国控省控河流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重要湖泊水库监测、农田灌区退水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等角度 ,构建了松花江流域七类水循环监测站网体系,优化布设了各类监测断面737个,覆盖了松花江流域一、二级主要河流和80%以上的水功能区。其中:水功能区监测断面369个,省界水体监测断面52个,国控监测断面43个,省控监测断面67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51个、湖泊水库监测断面100个,规划控制断面32个,其研究成果为实施松花江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奠定了基础,为流域水环境监测部门开展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平台,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松花江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案例名称:出境河段水环境监控及预警技术案例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流域风险污染物筛选技术案例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案例概述:介绍: 1)滇池流域营养盐迁移转化全过程模拟技术 滇池流域水文与非点源地表过程模拟以HSPF为计算平台,将滇池流域分为110个子流域分别进行校准,校准该模型采用的是1999~2005年的数据,验证该模型采用的是2006~2009年的数据。以盘龙江和宝象河流域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校准结果,包括流量校准和水质校准(TN和TP),几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基本吻合。 滇池营养盐水质水动力过程模拟以EFDC作为计算平台,其水质浓度的模拟采用逐日入湖负荷量核算结果,进行了年周期长时间系列的模拟,模拟结果与滇池每月一次的常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时,也采用2008年-201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模拟验证,几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基本吻合。 2)基于非线性系统“模拟-优化”耦合模型的容量总量控制技术 基于非线性系统“模拟-优化”耦合模型的容量总量控制技术,可以得到滇池“流域-子流域”尺度容量总量分配优化方案。将110个子流域结果合并为8个控制单元,即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城西草海汇水区、外海北岸重污染排水区、外海东北岸城市-城郊-农村复合污染区、外海东岸新城区、外海东南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外海西南岸高富磷区、外海西岸湖滨散流区。本课题确定了滇池流域8个控制单元在Ⅲ、Ⅳ、Ⅴ类水水质标准下的最大允许入湖量、最小削减量和削减率。 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如果要实现外海III类水环境功能要求,滇池流域TN、TP陆域最大允许入湖负荷分别为2054吨/年和81吨/年(不含内源和大气沉降规模)。 相应地,预测得到不同水情条件(丰、平、枯)下滇池的水质响应,即2030年滇池TP浓度为0.045mg/L~0.048mg/L,TN浓度为0.87mg/L~0.93mg/L,滇池外海水质浓度均满足湖泊Ⅲ类水质目标。

案例名称: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苏州市环境保护局

案例概述:介绍:课题构建的“涉水职能机构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综合协调”的水环境安全保障监管体制在推进“苏州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由常规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注重硬件向全面提升、由各司其职向集成联动”三个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基于全防全控模式的一体化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框架、深化基于污染源自动监控与断面监督监测有机结合的水污染源安全监管模式、构筑基于海量环境信息集成的监管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起到了引领性作用。特别是在2009-2011年苏州市太湖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和蓝藻监测防控、太湖蓝藻综合信息报告和市区蓝藻联动预警工作得到广泛运用、检验和提升。在完善“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合力应对” 的蓝藻预警机制和多元化监测预警技术模式等方面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为蓝藻监测防控实现由“被动应对—有序预警—科学预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苏州市制定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苏州市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暴发处置预案中得到了应用,具有广泛的共性,可推广至环太湖地区。

技术详情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重点解决了高稳定性、高灵敏的紫外可见遥测系统设计、去除多种大气干扰效应的污染气体光谱精确反演技术以及结合风场数据的污染气体排放通量获取技术等关键技术。系统主要应用于污染源(点源、面源、非组织排放源)污染气体排放的监测,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满足国家环境部门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督性监测需求。研制的污染源排放遥测系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项目、南京亚青会以及区域大气灰霾污染研究(河北、重庆、河南等),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监测数据,支持相关减排措施的出台.

主要原理

针对重点工业区,采用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建立重点工业区污染源排放移动观测平台,实现对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输送通量的连续自动立体监测,获得重点工业区污染源的排放特征以及特定气象场下的污染输送状况,研究其污染排放对主要亚运场馆空气质量的影响。采用基于被动DOAS技术的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针对重点源区域或其中的高架排放源进行排放烟羽的车载移动扫描测量,利用污染气体分子对紫外光谱的吸收特征,通过光谱解析,定性及定量确定排放气体的浓度,通过与风向风速数据结合,快速评估污染源的排放通量。具体针对重点源(广州黄浦电厂区)区域进行车载移动扫描测量,开展SO2、NO2污染排放的监测,研究其污染排放特征以及对主要亚运场馆空气质量的影响。

 

查看更多

技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