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供给> 详情

打印 返回

太阳能低温复合膜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污泥及温室种植集成技术

所属领域: 固废处置 > 污泥处置 [匹配需求]
行      业: 其他
地      区: 江苏
成  熟 度: 推广阶段
关  键 词: 太阳能 低温复合膜 污泥处置 温室种植
合作方式: 其他合作方式 ,其他合作方式
信息来源:
点  击 数: 3776
2

我要对接

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该项技术包含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蒸发处理污泥系统、泥炭制备系统和生态大棚技术三大系统,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蒸发处理污泥系统由上料装置、输送装置、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箱、布料收料装置、集水管网及风道风干等设备组成。该系统首先将含水率80%~85%的脱水污泥(或85%-90%的蓝藻)通过污泥泵输送输送至自动布料斗,均匀布入密闭的太阳能膜箱内,膜箱与水平面成一定倾斜角(具体倾斜角度按不同地区纬度确定),膜箱上表面内层为高透光率的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在太阳光照射下膜箱内温度升高,与外界形成一定的温差,生化污泥吸收热能后实现水分子蒸发,蒸发的水雾在低温复合疏水膜表层得到冷凝而凝聚成微小水珠,并迅速下滑至集水管。污泥中水份蒸发后得到含水率低于8%的干渣通过全自动智能卸料系统收集后输送至热裂解炉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制成污泥基炭吸附材料。太阳能复合膜低温蒸发产生的污泥蒸发水用于生态农业灌溉;太阳能低温复合膜安装在地面两米以上,下面空间采用大棚形式进行温室种植,全过程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含水率干化到8%时间,夏季为2天左右,春秋为2—3天,冬季为4天。

技术优势

(1)大幅减量化。将含水率80%-90%的污泥或85%-90%的蓝藻,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复合膜技术低温蒸发干燥,固液(水)分离效果好,处理后干渣含水率<8%。
(2)处理无害化。在密闭的膜箱内,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杀灭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处理后的干泥基本无臭味,污泥干化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药剂,污泥有机质高且无二次污染。
(3)高效资源化。处理后的污泥干渣可直接用来制作碳吸附材料,碳吸附材料制作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药剂,吸附效率高且无重金属污染;处理后的蓝藻干渣可直接用于制作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出水COD<30mg/L,蒸发后出水可作为再生水直接回用。
(4)运行成本低。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污泥干化过程无其他能源消耗,无需添加任何药剂,节能环保;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配套污泥泵动力,运行过程中没有电费。
(5)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太阳能低温复合膜安装于地面两米以上,下面采用大棚形式种植农作物,只占空间不占地;大棚内可作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园,也可作为农业种植科普基地。
(6)没有太阳光照射时可采用循环风干技术或废余热技术辅助加热处理。

适用范围
城镇的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化污泥和蓝藻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鉴定评估
该技术被《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技术竞赛入选技术名录》收录”。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概述:介绍: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为敞开式,有两座6000m2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和4格横流式机力通风冷却塔,主要用于机组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回水冷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源为来自北京市水源六厂的再生水。 循环冷却水系统再生水利用工程的规模为2~4万m3/d。根据“基于再生水利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高浓缩倍数腐蚀结垢微生物协同控制技术”的要求,结合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实际,确定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循环水加药系统程控改造、冷却塔化冰管防腐处理以及地埋管道防腐处理三个方面。 工程建成后,经过试运行后进入稳定运行期,通过送检水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系统再生水利用工程在全部采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源(不含其它勾兑水)的情况下,平均浓缩倍数达3.2倍。

案例名称: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概述:介绍:本项目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实现废水资源化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同时产生沼气。应用本项技术COD去除量为3510吨/年,产生沼气175.5万立方米/年,沼气价格按0.5元/立方米计算,产生87.75万元/年的沼气作为新增产值。应用郑州大学研制开发的两级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本企业的制药废水,工程应用证明本项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建设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的特性。本企业制药废水处理量为1500吨/天,进水浓度为9000mgCOD/L,运行过程中去除COD和BOD分别为3510吨/年和1783.5吨/年,同时产生沼气为175.5万立方米/年,沼气可作为能源进行利用,沼气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案例名称:郑州市新密市

案例概述:介绍:该技术应用于新密双洎河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示范工程日处理水量12×104t,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600万,总占地面积13.9 ha(即209亩),进水为上游造纸厂/热电厂尾水、农业尾水、生活污水等,水质为劣Ⅴ类(COD≈50 mg/L, NH3-N≈4 mg/L),工程实施后出水水质可达Ⅳ类水标准(COD ≤ 30 mg/L,NH3-N ≤ 1.5mg/L)。 技术成果: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农田尾水、河道污水等污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差、水量较大等特点,采用水流双向调节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出水水质提标的目的。污水进入水流双向调节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上行—下行复合流的过程中与床体基质、植物根系充分接触,完成一系列的好氧—厌氧反应,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氨氮浓度,降解COD,同时通过植被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吸收;水流双向调节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通过调节阀门的状态来调节污水通过湿地处理区的流向,填料中的水流方向可随之改变,有效减少填料的堵塞,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延长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能耗低,维护简便的特点。 示范应用效果: 1)环境效益:工程运行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每年去除COD为876吨,去除氨氮为109.5吨。运行后监测数据表明,当进水水质为Ⅳ类水时,出水可提升至Ⅲ类水。 2)经济效益:每年为双洎河提供4380万吨清洁水源,吨水处理成本仅为0.1元,相比同类技术吨水处理费用解决0.8元,年节约处理费用约3504万元。

案例名称:郑州水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案例概述:介绍:示范工程自师家河坝(N34°52′13.5″ E113°34′02.1″)至索须河入贾鲁河河口(N34°52′09.1″ E113°43′30.3″),全长18.48 km,河道宽度120-170 m;日处理水量50,000 – 400,000 t;其中,构造湿地生态河道强化净化技术示范段7.68 km、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耦联技术示范段4.07 km、近自然人工滩地—土壤侧渗联合净化技术示范段3.76 km、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态削减技术示范段2.97 km。 示范工程于2009年5月开始实施,先后经历了土建工程阶段(2009年5月至2009年9月)、植被恢复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后期维护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土建阶段完成后,边施工边放水进行污染河水的净化。 在示范工程区域形成构造湿地生态河道强化净化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耦联段、近自然人工滩地—土壤侧渗联合净化段、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态削减段的串联形态,发挥各自净化污水的优势;同时,在各示范段针对性解决3-5个关键技术问题,如基质筛选、曝氧、生态河床构建、湿地并联、土壤侧渗等。最终实现示范工程区水体污染物的净化目标。 示范工程内容包括四大类(构造湿地生态河道强化净化技术、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耦联技术、近自然人工滩地—土壤侧渗联合净化技术、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态削减技术),主要的技术包括:地形塑造与生境多样性构建、淤泥原位利用与渗滤岛建设、生态河床营建、多级湿地耦联、河滩地植被恢复、土壤侧渗、沉水植被恢复、滨水植物种植工程。 先后为国家林业局、江苏省发改委与WWF编撰了《太湖流域受损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推广手册》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推广手册》;内容包括:《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削减功能重建集成技术》、《湖滨带湿地重建与污染去除功能恢复集成技术》、《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建与功能强化集成技术》、《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集成技术》、《湿地植物工具种大规模扩繁与快速建群集成技术》和《人工湿地后期维护要点》等;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先后在湖北、江西和安徽得到应用。

案例名称: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

案例概述:介绍:“北运河水环境实时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地点为海河水利委员会信息网络中心,该系统实际示范区域为沙河闸至老米店闸155km 河段,控制面积4799km2。根据北运河流域代表性小流域径流场实验,揭示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转化机制,开发北运河流域入河污染物源强模型;通过原位实验和室内模拟,确定目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重要参数;开发河流一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实现与源强模型的耦合,建立河道水质对入河源强的响应关系;根据各河段的水质目标,采用建立的模型,估算各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安全区间、确定负荷削减分配方案;开发监测网络-数据库-水环境模型的无缝链接,建立北运河水环境与污染负荷实时调控系统平台。

案例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

案例概述:介绍:针对示范区域清水资源不足、来水水质较差,以及水系不畅、水流迟缓、河流自净能力不足等环境问题,开发河流分质水资源调配的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系统,提出保障河流水质改善的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技术方案,形成保障北关闸-甘棠橡胶坝之间河段景观用水功能的水量水质条件。 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平台系统在通州区水务局、甘棠坝及师姑庄闸等单位的闸坝日常管理、防洪调度中得到应用,经过近1年的实践应用,系统性能稳定、结果可靠。 河流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和闸坝水力学模型)的水量水质调控技术体系,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非点源模型集成的流域水资源模拟技术体系,河段滞蓄能力合理调度的管理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区域闸坝、河道的调蓄能力,以及用不同水源水质,最大程度的改善河流水质和抑制河流水华爆发,优化区域规划河网,提出河流生态需水保障目标、闸坝调度方案,为新城河流水环境保护和闸坝优化调度提供基础。

案例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

案例概述:介绍:生态河道构建技术示范工程。针对目前丰字沟、减运沟、武兴沟和子河等北运河通新城河东水系的部分河道河坡受损、河道水质较差、水系生态系统不健全的情况,对其进行生态河道构建,包括河道砾石床建设、河道现有边坡形式改造、生态护坡、水生动植物种群构建等。示范工程河段全长10.03km。对河道来水COD、NH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9.7%、31.3%、15.8%。

案例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

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隐形污染源识别诊断及控制技术案例

案例概述:

技术详情

将含水率80%85%脱水污泥采用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蒸发处理技术进行深度脱水干化。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蒸发处理污泥系统,由上料装置、输送装置、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箱、布料收料装置、集水管网及风道风干等设备组成。其中输送装置是用来装填脱水污泥的凹凸形不锈钢输送钢带,输送钢带的断面呈多条凹槽形状,输送带在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箱中间通过;上百个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箱组成蒸馏系统,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箱包括上层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片和下层平板膜片制成的密闭箱体,上层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片由高透光率的玻璃板与耐紫外线的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组成,耐紫外线的低温复合疏水膜粘贴在高透光率的玻璃板下面,低温复合疏水膜作用是将低温复合疏水膜表层的雾化微小水珠迅速凝聚成大水滴下滑至集水管,从而提高出水效率。

查看更多

技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