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供给> 详情

打印 返回

基于减量和循环利用的稻田污染减排与净化技术

所属领域: 土壤污染防治 > 农田土壤 [匹配需求]
地      区: 江苏
关  键 词: 土壤污染 稻田 面源污染
合作方式:
信息来源: 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点  击 数: 859

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1.稻田轮作制度调整技术

2.稻田按需施肥技术

3.稻季湿地净化低污染水技术

技术优势

有效削减冬春季的径流排放,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有效避免施肥不足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过度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污染

适用范围
稻田面源污染的控制
鉴定评估
已纳入“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基于减量和循环利用的稻田污染减排与净化工程

案例概述:在核心示范区胡埭镇镇龙延村进行了技术示范,稻麦轮作改为水稻-紫云英轮作,紫云英还田,稻季施肥150 kg N/ha,水稻产量平均507kg/ha,比常规稻麦轮作农户施肥模式(483kg/ha)平均增产5%,并能减少TN的环境排放量13.5kg/ha/yr,减排56.2%

技术详情

一、基本原理

针对太湖流域的稻田实际生产情况,充分挖掘稻田这一人工湿地的功能,结合太湖污染治理的需求,根据稻田离河湖的远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稻田污染减排技术。在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或沿河/湖区域,采用轮作制度调整技术;在对非沿河湖区域的稻麦轮作田,采用基于叶色的按需施肥技术或新型缓控释肥技术;对临近菜地、桃园或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重污染河流(无其他重金属等污染)的稻田,采用稻田人工湿地的低污染水净化技术。

轮作制度调整技术在太湖流域传统稻麦轮作的基础上,改冬季种植冬小麦为种植紫云英绿肥或豆科等具备固氮功能的植物,因此冬季无需施肥,从而能有效削减冬春季的径流排放,而紫云英稻季还田,因其碳氮比适宜以及养分易分解释放等特点,能带入稻田优良的有机氮源,减少稻季氮肥用量,降低稻季径流排放,从而达到稳产高产。

化肥科学减量技术则利用先进的光谱探测技术对水稻的生长营养状况进行实时无损快速诊断,并在高产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按需精确施肥,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有效避免施肥不足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过度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污染。

稻季湿地净化低污染水技术,主要利用稻田人工湿地这一功能,通过土壤吸附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水稻植株的吸收利用等去除净化污水中的氮磷,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双赢。

二、关键技术

1.稻田轮作制度调整技术

2.稻田按需施肥技术

3.稻季湿地净化低污染水技术


查看更多

技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