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供给> 详情

打印 返回

备用水源建设的工程设计技术

所属领域: 水污染防治 > 饮用水安全 [匹配需求]
地      区: 北京
关  键 词: 备用水源 工程建设
合作方式:
信息来源: 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技术持有方: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点  击 数: 900

我要对接

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从规划建设层面,提出了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指标,确定了备用水源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体系。


技术优势

1.备用水源定位;2.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和规划内容;3.备用水源的构建类型;4.备用水源规模的指标与计算;5.备用水源系统构成及设计标准;6.备用水源水质维护的工程技术措施

适用范围
国内同类设施的规划建设
鉴定评估
已纳入“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技术详情

一、基本原理

通过备用水源建设规模适用性研究,从规划建设层面,提出了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指标,确定了备用水源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调蓄设施的建设规模、工程等级、供水风险、构建类型、系统构成、设计标准、水质维护措施等,并制订了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导则。

二、关键技术

1.备用水源定位

以解决突发性水源污染、季节性排污影响,或现有主要水源相对单一且受到周期性咸潮或断流影响等水源安全问题而建设,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为目标,并具备与现有水源切换运行条件的水源。

2.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和规划内容

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备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应急备用水源取水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并提出相应的备用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应急备用水源配套设施的位置和用地;提出应急备用水源调度措施以及应急备用水源水质维护、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和措施。

3.备用水源的构建类型

①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同时具有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的城市,可根据地下水开采和涵养的要求、降水和干旱的自然条件以及用水需求的变化,通过联合调度,合理配置资源量。

②江心或岸边蓄淡备用水库。以江河作为主要水源并受咸潮上溯影响的城市,在江(河)面较宽且不影响正常通航和行洪的情况下,可利用江心岛构建蓄淡备用水库,或在岸边就近设置蓄淡避咸水库,用于解决咸潮上溯或江(河)断流对供水的影响。

③江库联网。以江河作为主要水源并受咸潮上溯影响的城市,在境内有可利用水库的情况下,可构建江库联网的应急备用水源。在咸潮期或排涝期到来之前,将江河的淡水引入联网水库,以避咸避污蓄淡,保证城市水厂的取水水质。

④多水库联调。有多座水库的城市可构建多水库联调的应急备用水源,通过联合调度和切换运行,充分利用总的调蓄容量控制水体的污染负荷。

⑤ 其他应急备用水源。沿海或缺水的城市,也可结合海水以及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再生利用,作为水质要求低的行业的应急备用水源,减少高品质水的总量需求。

4.备用水源规模的指标与计算

给出了应急备用水源规模的计算公式:

(1)对于单一供水水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模为风险期需水量,按下式确定:

Q = q×(1-k)×t

其中:Q — 备用水源规模(吨);

q — 城市平均日用水量(吨/天);

k — 风险期用水压缩比例(%);

t — 持续时间(天);

(2)对于多水源供水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模为风险期需水量减风险期可用水量,按下式确定:

Q = q×(1-k)×t – Q'

其中:Q' — 风险期可用水量(吨),包括干旱时水源枯水流量、未受咸潮影响水源水量、未污染水源水量等可用水量之和。

5.备用水源系统构成及设计标准

阐述了应急备用水源系统的构成,包括应急备用水源及配套的取水、输水及水处理设施,以及监控调度系统等。提出对应急备用水源系统工程设施选址的要求等。

6.备用水源水质维护的工程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预沉淀、曝气、导流、水库-闸泵群联合调度、生态调控和水厂水质控制技术,对各种技术处理的水质问题、适用条件、设备要求、运行参数等给出规定和指导。

查看更多

技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