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供给> 详情

打印 返回

受污染河网原水水质湿地调控技术

所属领域: 水污染防治 > 饮用水安全 [匹配需求]
地      区: 北京
关  键 词: 河网 湿地调控
合作方式:
信息来源: 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技术持有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点  击 数: 897

我要对接

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构建由预处理塘系统、水位提升和曝气充氧系统、湿地根孔生态净化系统、湖区深度净化系统、达标引水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耦合组成梯级净化系统,以及由沟壕和植物床镶嵌组合多级阶式湿地串并联相结合的大规模生态湿地,实现水量合理分配,各类污染物分级净化。


技术优势

(1)利用人工根孔强化物质传输,构建沟壕-植物床系统增加水陆交错带界面,通过水力调控加速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最终实现污染物质在湿地系统中的有效截留和降解。
(2)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创新性提出了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根孔 (CRCT)来强化湿地系统的水分流动和物质传输功能。CRCT模拟湿地自然的芦苇根孔系统,以人为埋植的植物秸秆作为湿地的填料/介质,有效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亚表层的大孔隙结构,为人工湿地建设和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适用范围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
鉴定评估
已纳入“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
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案例概述: 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位于嘉兴市区西北角楔形绿地,是石臼漾水厂(日供水能力25万m3/d)的水源地,总面积3878亩,湿地核心净化区1630亩:包含生物预处理区、根孔湿地生态净化区、深度水源净化区。 石臼漾生态湿地工程北郊河西侧区块(410亩)于2009年5月建成,并与先期建成的北郊河东侧区块(1220亩)联合试运行,之后对湿地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按湿地总面积计算,工程建设直接成本约为62元/m²;石臼漾生态湿地工程的年运行费约为3.34分/m3。 水源主要水质指标改善情况为:浊度、氨氮、总铁去除率均大于30%,总磷去除率大于25%,总锰、总氮去除率大于15%,CODMn去除率为5%。该工程为石臼漾水厂每日25万吨的安全供水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湿地储水能力为120万m³,在河网遭到突发性污染时,具备接近5天的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此外,湿地工程还带来区域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宜居舒适度提升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浙江省嘉兴市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工程获住建部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城[2011]203号)和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建办城函[2013]24号)。

技术详情

一、基本原理

采用人工构筑根孔的方式,在湿地构建初期就构造一个由根系、土壤、土壤微生物、水、空气等组成的“多层次界面系统”,其良好的多层次交叉管孔分布特征对污染物质的空间传输迁移过程具有明显的移向、导流和整合富集作用,并影响土壤亚界面各种物质动态和能量流动过程。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在土壤-根孔微界面发生优先流动和迁移,并在土壤系统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过程中,达到转化降解并最终去除的目的。


湿地根孔技术原理示意图

二、关键技术

利用人工根孔强化物质传输,构建沟壕-植物床系统增加水陆交错带界面,通过水力调控加速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最终实现污染物质在湿地系统中的有效截留和降解。


植物床—沟壕—湿地—渠道连续体剖面示意图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创新性提出了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根孔 (CRCT)来强化湿地系统的水分流动和物质传输功能。CRCT模拟湿地自然的芦苇根孔系统,以人为埋植的植物秸秆作为湿地的填料/介质,有效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亚表层的大孔隙结构,为人工湿地建设和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三、技术工艺

工艺流程——合理“串并联”思路:预处理区——根孔生态净化区——深度净化区组成有机串联体,大沟、小沟、植物床组成有机并联体。

水力调控——合理设计和优化运行思路:水力梯度和竖向设计,卡口、堵头水量输配控制,多种水力运行管理模式。  (a)   

(b)


多级阶式湿地串联(a)和并联(b)相结合的形式示意图

针对南方河网地区水源水质污染较为突出的问题,构建大规模生态型人工湿地。生态湿地内部设置关键的净化处理单元,并采取合理的连接方式,使河网地区的原水先后经过湿地的各个单元,并使水量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各种类型的污染物的分级净化,显著提升水源水质。










查看更多

技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