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汇集 智慧互联 全球共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通讯员登录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动态> 详情

返回

绿色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安康实践”

2021-06-25

  近年来,安康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积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绿色金融模式,助推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连续7年稳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多年保持全省前列,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

  一、突出“三个强化”,在聚集政策资源上做“加法”

  截至2020年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58.1亿元,占GDP比重由“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20年的5.3%,金融业跃升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整合金融资源,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大金融、大监管工作格局。同时,成立高规格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协调机制,强化推进落实,坚持重大问题和事项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源头活水。二是强化政策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研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追赶超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养老服务业等细分产业进行系统谋划,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配套机制进行部署完善,全面构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三是强化主体培育。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发展,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培育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骨干企业,突出抓好“小升规”等重点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2.9万户,增长13.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9.6%,位居全省各市区第一。培育“五上”企业2481户,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以安康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恒口示范区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为支撑,19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1340个现代农业园区、5个“飞地经济”园区为骨干的产业聚集区,创造了全市30%的产值和80%的进出口总额。

  二、坚持多措并举,在降低融资成本上做“减法”

  一是增加信贷供给。运用普惠金融降准、比例考核降准、农商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贷款约24亿元,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20年,全市银行机构共支持小微企业2.1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8.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申贷获得率、存贷比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首创式”实践和“贴心式”服务,探索建立“金融顾问”“首贷促进”“监测评估”等工作机制,从金融机构选派85名金融顾问进驻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努力让金融信贷“阳光”普照各类企业。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重点推出了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信贷需求的“快速贷款、小微快贷”等系列产品;针对企业周转资金困难,市财政出资500万元对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实施配套贴息奖励,全市9县区财政出资设立总额1.7亿元的企业还贷周转金,累计为162户企业延续贷款20.1亿元,有效防范了小微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2020年,先后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20余次,签订并落实企业融资协议16.5亿元。三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企业规范股改、挂牌上市、直接融资等不同阶段进行培训指导和资金奖励,97家小微企业在陕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华银科技、荣泰农业、中科纳米在“新三板”挂牌,6户企业在陕西省股权交易中心实现直接融资1.4亿元,9家民营企业入围2021年度省级上市企业后备名单,进一步拓宽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三、构建和谐关系,在优化金融服务上做“乘法”

  一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成功引进中银富登、浙江泰隆等村镇银行、商业银行落户安康,全市金融机构达到87家。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支行网点,银行机构营业网点乡镇覆盖率97.8%,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工业集中区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市19个省级工业集中区累计投资177亿元,入驻中小企业2228家。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建平台、平台聚资源、资源找企业”的服务思路,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吸纳5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借助“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模式,走进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举办包装饮用水、富硒食品、文化旅游等专题招商推介100余场次,有力促进中小企业优质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市企业获得信贷平均办理环节压缩至5个,办理时间4.5天。建立完善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机制,邀请重点企业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全体会等会议。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连续4年举办民营企业恳谈会,高规格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凸显了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信息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平台声明:此项目信息系转载自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合作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信息内容仅供参考。